稻田N2O排放對水熱變化的響應及微生物驅動機制取得新進展

2021-04-23 秦紅靈      】

  稻田是重要的農業(yè)土地利用方式,同時也是人工N2O的重要排放源。N2O排放主要由微生物調控,未來以氣候變暖和降雨格局改變?yōu)闃酥镜娜驓夂蜃兓瘎荼赜绊懳⑸锘顒?,從而影?/span>N2O的排放。研究不同水熱條件下N2O排放相關微生物的響應機制,有助于深入理解稻田氮素轉化機制,減少稻田N2O排放量。 

  為此,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(yè)生態(tài)研究所桃源農業(yè)生態(tài)試驗站科研人員以水稻土為材料,設置不同水分和溫度條件,采用同位素標記法,結合土壤微生物分子學技術,研究了水熱條件改變對稻田土壤N2O排放速率、硝化及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響。結果表明,在25% WFPS125% WFPS水分條件范圍內,5℃35℃溫度變化范圍內,N2O排放速率隨土壤水分或溫度增加而增加,且N2O的排放均主要來自于反硝化作用。但水分和溫度變化條件下,N2O排放的微生物驅動機制不同。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主要影響含nirKnosZ基因微生物的群落結構,刺激部分小豐度微生物的生長,包括含nirK基因的Bradyrhizobium,以及含nosZ基因的Tardiphaga,從而調控N2O的排放。而增溫對含nirKnirS基因的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影響不同,溫度主要通過影響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結構而調控N2O排放,且RhodanobacterCupriavidus為驅動N2O排放關鍵物種。同時,溫度變化可顯著改變含nosZ基因的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結構,從而影響N2O的還原,其中Azoarcus AzospirillumN2O的還原尤為重要。 

  該項研究近期以A few key nirK- and nosZ-denitrifier taxa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moisture-enhanced N2O emissions in acidic paddy soilWarming shapes nirS- and nosZ-type denitrifier communities and stimulates N2O emission in acidic paddy soil為題分別分表Geoderma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。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(41771335)項目的資助。 

  論文鏈接:1 2

  不同水分條件下N2O排放速率(左)及N2O排放的結構方程模型(右) 

  不同溫度條件下N2O排放速率(左)及N2O排放的方差分解圖(右) 

打印】 【關閉
附件下載: